1983年6月6号,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,一直到21号才落下帷幕。这次大会选出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,其中李鹏被选为了副总理。
说到这事儿,邓颖超心里头真是又高兴又感慨。看着李鹏这孩子一点点长大,现在有了出息,她就像自己孩子出息了一样,满心骄傲。而且,她还专门找了李鹏,认真跟他说:可别骄傲自满,得跟大伙儿贴心,别离了群众。
1992年7月10号那晚8点,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邓颖超,虽然快不行了,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李鹏。她用那又轻又哑的声音,断断续续地说:
李鹏......说起来李鹏,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他一直在努力做事,对啥都认真负责。在工作岗位上,他总是全力以赴,不怕苦不怕累,就是那种实实在在干实事的人。他特别有想法,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好办法来解决,头脑灵活得很。而且,他还特别注重团队合作,总是能带动大家一起努力,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。总的来说,李鹏就是那种让人佩服,值得学习的人。
她走到生命尽头时,吐出了最后两个字。站在旁边的李鹏和老婆,心里难过极了。
邓颖超为啥对李鹏那么上心,他俩到底啥关系?
【革命伴侣,一生无子】
1925年8月8号那天,广州挺有名的文德楼太平馆西餐厅里来了不少大腕儿,像李富春、陈赓,还有陈延年、蔡畅两口子等等都到了。他们一个个面带笑容,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就等着今儿的主角登场呢。
没过多久,周总理和邓颖超手挽着手走了出来。他们俩脸上一直挂着笑容,毕竟,他们终于成了夫妻。
原先,周总理抱着“不婚念头”,在1918年3月那会儿的日记里记录过:
我打算坚持“吃素、不结婚”这两个原则,这样一来,先不说能不能让寿命变长,就连我以后“报恩”完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,都感觉轻松了不少,这么一想,我心里真是畅快极了。
邓颖超的走进,让他之前的念头来了个大转弯。
1919年“五四”事儿过后,他跑去天津女子师范给大伙儿讲话,俩人就这么碰面了。因为都在觉悟社里头,所以偶尔能碰个头,但交集不算深。
后来,周总理去了欧洲深造,他和邓颖超一直通过书信保持联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深刻体会到,两个人要想成为伴侣,必须得想法一致,有相同的信念,还得能一起面对困难。邓颖超身上的那些闪光点,让他越来越着迷,他觉得她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那个人。
1923年的时候,他打算跟邓颖超说说心里话,就选了一张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寄给她,在背面简短地留了一句话:
期望咱俩以后,能像他俩那样,一块儿面对最后的时刻。
邓颖超心里头那个惊讶啊,她清楚周总理以前一门心思扑在革命上,所以就没急着回他的信。周总理呢,一个劲儿地给她写信,就想弄清楚她的想法。就在那一年,他们俩的关系定了下来,开始频繁地鸿雁传书。
据说,周总理在欧洲生活了四年时间,这期间他给邓颖超寄去了超过200封信。但他们的书信里,很少提及个人的爱情,更多的是聊革命、国家大事以及民族的未来走向。
1924年9月份,周总理回到了祖国。那时候,他俩都忙得团团转,压根儿没空办婚礼。就在他们打算成亲的前两天,邓颖超还在天津那边呢。她得坐船来广州,可周总理那会儿正忙着指挥省港大罢工,脱不开身,所以就让陈赓去码头接她来了。
那时候,周总理地位不一般,正在黄埔军校工作,他们只想简简单单地成为革命路上的伴侣。可张治中非得在酒店里弄两桌酒席,还找人给他们照了张结婚照片。
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,结婚这么多年,一起经历了好多年的风风雨雨,感情一直特别好。他们俩都很喜欢小孩子,可遗憾的是,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。
说起来,邓颖超曾经怀过孕。那是在1925年10月,她有了第一个宝宝。那时候,她正在广州忙着妇女方面的事儿,而周总理则带着军队去了汕头。
他们俩都非常忙碌,她觉得革命事业才刚刚有点起色,根本抽不出空来照顾孩子。再说,她还年轻着呢,觉得革命才是头等大事。所以,她就悄悄地,没跟周总理说,自己去买了些中药来调理。
周总理晓得这事儿后,气得不轻,他跟她说:“生孩子和工作不是对立的,身子骨可是革命的本钱,不能胡乱折腾,得好好爱惜。”虽说心里头有气,但他还是会关照妻子,让她务必保重身体。
第二年,邓颖超又怀上了孩子。到了1927年3月底,她眼看就要生了,可那时候周总理正在上海忙着指挥工人起义呢。生产的时候不太顺利,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,孩子一出生就没了。
她身体受到了重创,再也不能生育了。周总理深深叹息说:
我去了上海,参与了领导策划的三次武装行动,但都没成功。那时候,你在广州生孩子遇到了麻烦,咱们的孩子没能保住。现在想想,如果我当时没离开广州,说不定孩子就能活下来了。
这样一对感情深厚的夫妻没有孩子,总让人心里觉得挺遗憾的。周总理常常提起,总说这事儿让人觉得惋惜。
谁说没有啊?我们这边足足有十个呢!
他提到的那十个小朋友,其实说的是革命先烈们的孩子,李鹏也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。
【以慈爱之心关心革命后代】
1938年年底,周总理那会儿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忙着,心里突然惦记起了战友李硕勋留下的老婆和孩子。
李硕勋虽然生在有钱人家,但他坚决选择了革命道路。他的妻子赵君陶,是周总理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赵世炎的亲妹妹,他们俩都是搞革命的。到了1928年10月,他们俩有了自己的孩子,叫李鹏。
他老忙着革命,很少能腾出空来陪老婆孩子。到了1931年,顾顺章那家伙变节了,给我党惹了大麻烦。由于叛徒的告密,他在海南那边被抓了起来。
在牢里,李硕勋经历了敌人残酷的刑罚折磨。特务们想尽办法要让他开口,但他硬是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都没说。
那年9月份,28岁的他在海口壮烈牺牲。那时候,李鹏才只是个3岁的小孩,他妈妈带着他在成都过着非常不容易的日子。
周总理尽管日程满满,但始终惦记着革命后代的成长。赵君陶的三姐赵世兰,跟邓颖超是多年的老友。因此,他决定派妻子去成都一趟,把赵君陶和李鹏接到重庆来。
邓颖超急急忙忙赶到成都,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好多年没跟组织联系的赵君陶。
考虑到人多眼杂可能会让敌人起疑心,她觉得让李鹏待在外婆家里会更稳妥,所以就只带着赵君陶返回了重庆。
见孩子还没到,周总理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,讲道:
你咋能狠心把他一个人扔在成都呢,快点想办法把孩子接过来呀!
邓颖超连忙安慰他说:
老兄,别着急上火了,我肯定得琢磨个法子把孩子给接过来。
1939年6月头上,她又跑了一趟成都。那时候,李世鹏在温江县上学,没待在成都,所以她只能找人帮忙去接他。他们头一回碰面的那个情形,她记得清清楚楚。
小男孩头上裹着白纱布,推开门一看,家里竟然多了些不认识的人,他显得有些惊讶。邓颖超见状,立刻站起身,快步走到李鹏身边,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,眼里满是心疼,开口就问:
兰兰,就是李鹏啦,你脑袋上咋弄个伤口呢?
李鹏说起那段日子,日本鬼子轰炸成都后,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吓得心神不宁。有天夜里,他做梦梦到日军的轰炸机又来了,梦里吓得他在床上直打滚,结果一不留神翻滚到地上,后脑勺还撞到了床边上,磕出了一个不小的伤口。邓颖超听后,心里头更加怜惜他了。
后来,她就带着李鹏回了重庆养身体,把他安顿在周总理租下的曾家岩那座周公馆里。她还专门找了医生给孩子瞧瞧病,自己也是全心全意地照料着他。
李鹏的伤势渐渐好转后,她就安排他们母子俩见了个面。因为那时候局势不太平,她决定把孩子送到教育家吴玉章那里暂避风头。
1940年那年的秋天,为了让革命家的孩子受到更好的培养,加上国民党又开始捣乱,重庆那儿的革命情况挺紧张的。周总理就琢磨着把李鹏送到延安去。后来,他总算是见到了心里一直惦记的孩子,瞧着李鹏和他爸是越来越像了,心里头那是各种滋味都有。
李硕勋走了之后,周总理和他夫人心里一直惦记着赵君陶和李鹏,多次安排人去寻找他们的下落。但因为敌人看得太紧,找了许久都没啥动静。后来,好不容易跟李鹏见上了面,你说周总理能不开心吗?
可他留意到孩子背有点弯,便伸手轻轻拍了拍李鹏的背,乐呵呵地道:
记得要站直身子,别老弯着腰,挺起胸来,这样对身体好,才能健健康康的。
后来,他好几次问起李鹏,驼背的情况有没有好转。
他问李鹏,能不能一个人去延安,而他妈妈则留在重庆继续参与革命工作。李鹏特别懂事,立马就点头同意了。
周总理两口子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,但他们把那份爸妈的爱都给了所有的革命子弟。他们对李鹏的生活和学习特别上心,总是关心得无微不至,而且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。
1943年8月2号那天下午,夫妻俩回到了延安,一瞅见李鹏,心里头那个乐呵啊。周总理也没闲着,赶紧问问他学习咋样了,还不停地提醒他,这学习的机会多难得,得好好把握,以后当个有用的人。周伯伯和邓妈妈的话,他一直铭记于心。
到了延安后,李鹏和周总理他们三人常常碰面。周总理的做人做事、性格脾气,给了李鹏很大启发,让他收获颇丰。特别是周总理那严谨认真、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,李鹏后来提起都说,这对他的一辈子都影响深远。
1945年那会儿,组织决定派李鹏去前线。周总理和他夫人特意叮嘱李鹏,要他像对待自己的终身使命那样,一辈子为共产主义事业打拼。要出发了,邓颖超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新丝绸被子给了李鹏,而他们两口子,却只能盖着旧得不行的棉絮被子。
李鹏心里过意不去,就客气地回绝了她的帮忙。这时候,周总理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,开口讲道:
在家时候挺舒服,一出门可就麻烦了。那丝绵被子轻便好带,就像行军打仗时候背的东西一样。听邓妈妈的话,你还是带上它吧。
周总理两口子对他们特别好,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们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。这样的深情厚爱,说真的,能有多少人做到呢?
【牢记嘱咐,不忘初心】
在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、邓颖超女士和陈云等领导人的关怀照顾下,李鹏健康地成长了起来。他心怀感激,时刻铭记着这些前辈给予自己的帮助和爱护。
1976年开头那会儿,周总理离开了我们。这事儿让李鹏心里头特别难过,他领着老婆孩子,好几次冒着风险跑到天安门广场,去缅怀周伯伯。他还常常跟老婆一块儿去看望邓妈妈。
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到了中央,他都始终坚守着从实际出发和党的规矩原则。
1979年,他被提拔为电力工业部副部长。在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,他对我国电站的建设和电力生产方面,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而且,他还是推动核电事业起步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1983年那会儿,李鹏因为能力很强,被选为了副总理。他不但得到了邓妈妈的祝福,还听到了她的特别提醒:
别自大,也别跟大伙儿疏远。他认真地点了头,心里清楚自己该怎么做。
其实,不只是邓颖超跟他讲过这些话。大概在1948年的时候,组织选派了一批年轻人去苏联深造经济建设的知识。那时的他年轻气傲,不想去,结果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。
赵君陶责备他眼界窄还小骄傲,两人因此拌了几句嘴。不过,他最终还是听了老妈的话,去了苏联。1955年一回国,他就主动请缨到基层干起,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往前走。
妈妈和邓阿姨对自己要求很严,李鹏把这种良好的家庭传统保持了下来。在快要当上副总理的时候,他特意把三个孩子叫到一起,跟孩子们定了几条规矩:在家里得守规矩,晚上得按时回家;每个月得交10块钱生活费;不能向别人借钱,不能帮别人带信,别人的礼物也不能收。
他效仿周总理夫妇往日的自律,对孩子们管得更严了。在工作方面,他牢记邓妈妈的叮嘱,一丝不苟。
李鹏掌管能源和交通等领域,他上任以来,干了不少实事,成效显著。
例如,他加入了“七五计划”,主导了能源和交通的发展策略,让咱们国家的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得到了缓解。他还大力推动了基建体制的改革,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。此外,他还着重提出,得赶紧研发那些重要的技术装备,争取早点让咱们自己的重大装备走上国产化道路。
1978年那会儿,他当上了总理。不论身处啥职位,他一直以来的信念从没动摇,那就是一辈子都要为党和老百姓打拼。
在外交领域,他一直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力。碰到苏联垮台、东欧大变脸,还有西方一堆国家联手施压的情况,他始终沉着冷静,坚守咱们国家自立自强的外交路线,紧跟着周总理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,寸步不让地保卫国家权益。他还参与了香港、澳门回归的那些大事儿。
在李鹏和党的指引下,咱们国家在外交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,一点点打破了西方的封锁,跟好多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挺不错的双边关系。这样一来,咱们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就慢慢提升了。
他经常去三峡实地看看,跟各部门一起琢磨怎么安顿好移民,还有咋处理泥沙堆积这些事,给出了很多实用的点子。
他领头后,咱们国家开始一点点把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这些制度给建得更全了。他对农业很上心,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他也特别,给出了不少关键的点子。
他经常跑到贫穷的地方和革命老区,探望那些生活不容易的老百姓,问问他们平时是怎么过日子和干活的。遇到下岗的工人,他总是强调,得想办法确保他们的基本日子能过得去。
“八七扶贫计划”是在李鹏的大力推动下得以落实的。他真抓实干,兑现了对邓妈妈的保证,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头一位。
2003年春天,他卸下了领导的担子,但心里还是装着国家和老百姓。他时刻着国家怎么发展,大家日子过得咋样,心里头坚定地支持党的领导。他接过了老爸没完成的任务,一辈子都在给党和人民出力。
2019年7月22日晚,李鹏老同志走了,91岁高龄。可能在他心里,周总理和邓颖超就像他人生路上的指明灯,给了他很多指引。周总理夫妇传递的大爱,他也都铭记于心,继续传递了下去。
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心接力,造就了我们现今的美好日子。真心感谢周总理夫妇和李鹏,他们的付出让人敬仰!
永华证券-哪里可以配资炒股-炒股配资在线-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