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►
本文1757字 阅读5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老王今年刚满58岁,单位体检报告一出来,他整个人都不好了:低密度胆固醇(LDL-C)5.8mmol/L,高得离谱。医生说他是“高危人群”,要开始吃他汀了。
可老王一听“他汀”,就退避三舍。怕肝损伤,怕肌肉疼,怕副作用上身,连夜上网搜替代方案。
就在这时候,他看到新闻说:“一种新型降脂药,两周打一针,降脂效率比他汀更猛,还能降低心梗、脑卒中的风险!”
图片
他汀虽好,也有短板说到降脂药,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他汀。
它的确是过去几十年最成功的降脂药。也正是它的普及,才让冠心病、心梗这类“富贵病”,死亡率逐年下滑。
但他汀也有短板,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了,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够。
一类人是不耐受,吃了之后肌肉酸痛、肝酶升高,不得不停药。还有一类人是吃了也不够降,已经吃到最大剂量,LDL-C还远远超标。
图片
PCSK9抑制剂:新一代“降脂神器”这时候,就得上“新武器”了。
这两年,医生口中的“新武器”,主要是PCSK9抑制剂。
这个名字听着陌生,但它的机制其实很简单。
我们体内有一种蛋白质,叫PCSK9,它会让肝脏表面的“清道夫”——LDL受体消失,导致血液里的坏胆固醇清除不掉。
PCSK9抑制剂,就是专门用来“封住”这颗坏蛋的。
它打破了传统口服药的限制,用的是皮下注射,两周一次,一针搞定。
图片
降脂效果到底多猛?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PCSK9抑制剂有两种:阿利西尤单抗和依洛尤单抗。
临床数据显示,这两款药都能在两到四周内把LDL-C降低60%左右,远超高强度他汀。
而且,它们不仅降得快,还降得稳。长期使用三到五年,心梗、脑卒中等事件的风险能减少15%-20%。
这不是预测,是实打实的大样本研究数据。
副作用会不会更严重?很多人担心注射药物是不是副作用更大?
其实,PCSK9抑制剂的副作用并不多。最常见的是注射部位轻微红肿、瘙痒,很快会自行缓解。
图片
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糖等指标,基本不受影响。也就是说,相比他汀,它的耐受性可能还更好一点。
但它也不是十全十美。
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:价格。
目前,这类药物一年费用在两万元上下。虽然部分地区可以医保报销,但对很多家庭来说,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什么人群最适合用?如果你是高风险人群,比如已有冠心病、脑梗病史,或者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,即使用了最大剂量他汀,LDL-C还是降不下来,那PCSK9抑制剂就非常值得考虑。
图片
如果你是他汀不耐受,不能吃、吃不了他汀,那它也可能是你的“救命针”。
但如果只是轻度升高,或者靠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的血脂异常,那这类新药就不是首选了。
它不是用来取代他汀的,而是用在“他汀不够用”或者“他汀不能用”的人身上。
英克司兰:更省心的“半年针”?除了PCSK9抑制剂,现在还有一种新药也在海外获得了关注:Inclisiran(英克司兰)。
它的机制跟PCSK9抑制剂类似,但作用方式不同。
它不是直接“封住”蛋白,而是从基因表达阶段就“掐断”PCSK9的合成。
图片
最大亮点是给药频次更低:第一针后,三个月打一针,此后半年打一针,一年只打两次。
目前这款药已经在欧洲、美国上市,国内也在推进审批流程中。
如果未来能进入医保,那可能会彻底改变降脂治疗的格局。
LDL-C不是“指标”,是风险信号说到底,LDL-C不是一个“抽象指标”。它是血管粥样硬化的“燃料”。
越高,越危险;降得越多,受益越大。
过去几十年,大量研究已经反复验证:LDL-C每降低1mmol/L,心血管事件风险就下降22%。
这不是理论,这是实证。
所以,别再犹豫要不要治高血脂。该吃药就吃药,别让血脂悄悄毁了你的血管。
图片
新药也好,基础管理不能丢当然,任何药物都不是“万能钥匙”。
新药再好,也不能代替健康饮食、规律运动、定期监测这些基础管理。
最理想的状态,是生活方式+药物治疗齐头并进。
如果你已经在吃他汀,别轻易停药。如果你对他汀不耐受,也别放弃。
和医生沟通,看看是否适合用PCSK9抑制剂。
别等心梗、脑卒中来了,才想起那份“体检报告”。
参考资料:
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. 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》[R]. 2023.②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. 《高胆固醇血症防治指南2023》[S].③ 刘梅. PCSK9抑制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研究进展[J].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, 2024, 22(3): 145-149.④ 王志刚. 降脂新药Inclisiran的临床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 2023, 61(5): 9-13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永华证券-哪里可以配资炒股-炒股配资在线-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